最有影响力的资讯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健康 > 正文
身体突然出现这几种症状,小心糖尿病找上你
2019-12-25 09:42:21   来源:东方头条   作者:   责任编辑: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急剧上升,并且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危害人群的范围越来越大。糖尿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部分年轻人也深受困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的人群不能正确认识糖尿病,对于自身存在的高危因素也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今天坛妹就跟大家说说糖尿病这件事。

一、糖尿病会遗传吗?

首先是大家都很关注的:糖尿病不是遗传病,但是却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最新临床数据显示,兄弟姊妹里如果有糖尿病患者,那么,其他人就有70%的机会会得糖尿病;如果父母亲有糖尿病,子女得糖尿病的几率是30%。如果家里有这样的情况,就要发出警报了,是否会得糖尿病,家族史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后天生活的环境也很重要。坛妹举个例子啊,也就是说:“假设我父亲有糖尿病,我可能只有30%的几率会得糖尿病,可我在日常生活中,动得少吃得多,超重、肥胖,还有工作、生活压力大等等,这些都可能成为诱因,促使我得糖尿病;如果我的兄弟姊妹里有一个人是糖尿病,那我就有70%的可能性了,为什么?因为大家除了爸爸妈妈遗传下来的基因以外,还有相同的生活背景和环境因素,发病概率就会更高一些。”

糖尿病被称为“无症状性”疾病,常常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当身体不明原因地消瘦、尿多、口干、喝水增多、乏力时,就该警惕糖尿病的出现。糖尿病的高危信号包括:

1、年龄≥40岁;

2、超 重(BMI≥24 kg/㎡)或 肥胖(BMI≥28 kg/㎡)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3、一级亲属中有Ⅱ型糖尿病家族史;

4、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

5、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

6、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7、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

8、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坛妹提醒大家,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如果已经出现以上高危信号,一定要定期进行筛查,并进行健康干预,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二、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过度摄入,易引起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引发糖尿病的概率。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发病之前,饮食没有节制,喜欢吃甜食,由此导致肥胖进而引发疾病。

此外,糖尿病与高血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互为“祸根”。高血压患者中,有不少人血糖水平和血浆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人群,还有一个与高血压病和糖尿病都有关的原因,叫做“胰岛素抵抗”。如果高血压患者体内的胰岛素难以承受长期高负荷的重压,那么分泌胰岛素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至衰竭,直至无力分泌胰岛素,体内血糖便急剧上升,引发糖尿病。因此,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监测血糖。

另外,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疾或者早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同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情更严重;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有可能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糖尿病严重者甚至还会发生截肢。

三、家庭的关爱对于糖尿病的防控很重要。

糖尿病患者病情的良好控制,离不开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配合。有时候很多患者家属,本身就对糖尿病知识不了解,导致在为患者准备餐饮、配合治疗方面不知所措,再加上患者自身重视不够,以致于病情得不到良好管理和控制,促发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家庭成员应该和患者一起学习糖尿病知识,了解日常饮食、运动和口服药物及胰岛素应用注意事项。鼓励患者配合医生科学治疗,一起战胜糖尿病。

对于有糖尿病患者的家庭而言,家庭成员应该理解和关心患者,照顾好其饮食起居,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患者的思想负担会减轻,也会使治疗效果大幅提高。

与此同时,家庭成员还应关注药物应用。如果糖尿病患者反复出现低血糖,尤其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下降,口服药物或胰岛素应用往往被遗忘或记错。还有患者对道听途说的偏方、保健品信以为真,由此造成的麻烦屡见不鲜。家属有必要了解患者应用的药物种类及服用方法,保证其按时、按量服药。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家属还应向专业人员学习注射技术,帮助不能自行注射的患者,同时对自行注射的患者起到监督和指导作用。还要关注患者用药后的感觉,发现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相关热词搜索:几种 上你 症状 糖尿病 小心

上一篇:冬天干燥,多喝这汤水,清热润肺又止咳,预防干燥助睡眠,好处多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