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影响力的资讯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新闻 > 正文
王立峰:乡村红烛点亮留守儿童求知梦
2019-10-30 17:44:04   来源:东方头条   作者:   责任编辑: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息县包信镇管楼村小学,王立峰早已站在校门口用温暖的笑容迎接着每一位上学的孩子。每当看到那些稚嫩的脸亲切的同他打招呼叫着“王校长”“王老师”亦或是“王爷爷”,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从教室中传出,这位年近7旬的老人都会感叹一句:“我觉得我的精力还允许我为教育事业再奋斗个十年八载。”

时间回溯到1978年,那一年,22岁的王立峰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从风华正茂到满头风霜……“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大概就是这位41年教龄乡村老教师的真实写照。

而王立峰与管楼村小学结缘才一年多的时间。2018年暑期,组织找谈话、接到调令、走马上任,从包信中心校的骨干教师,到春季开学是只有3名学生的乡村小学校长,不到一周时间,改变的不只是王立峰,还有管楼村小学的师生。

谈话回去的第二天,王立峰骑上电动车到管楼村小学“打探”了一番。“垃圾满地,杂草丛生,一排教室和几间砖瓦房,大多数墙面已褪色,满眼荒芜,毫无生机。”

“一个也要教下去。”为了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王立峰成了校园环境建设的养护员,杂勤员。修整操场,维护好每一件体育器材,从新布局栽花种草,修剪,养护,各项制度重新整理……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校园焕然一新。虽然基础设施简陋,但是至少保障了学生能有一个卫生、整洁、安全的受教育环境。

外部环境改善了,招生问题如何解决?

“老王带着我骑着电动车把14个村民组989户逐个做宣传讲政策走过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村长管传洲记忆犹新。“有些人开始不相信,上学期只有3个人的学校还招生。但是看到是老王,亲自到家里做保证。村里好多人都被他教过,他的声誉放在那。”

王立峰先从自家亲戚邻居着手,再到带动其他家长。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便收到成效,学校学生由3人增加到46人。为了保证教学他还动员了在教育事业上奉献了20多年,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前同事们来学校代课。

“王校长为了这学校没少下功夫。对我们这些老师严格执行课前半小时辅导制,定期不定期的查阅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培优补差等等工作情况。把分来的年轻教师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陈天德夫妻俩大学毕业后在郑州打工,后来在王立峰的劝说下回到家乡任教,并把自己的孩子也送到了村小。

杨西组的杨怀民大爷将孙子、孙女都送到了管楼村小学。“他们父母在外打工,俺年纪大了更谈不上管束和辅导。”

针对村里留守儿童多的问题,王立峰安排教师每天放学让学生在教室做完作业再回家,不但帮助孩子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而且让家长感受到学校老师的认真负责,愿意把孩子留在村小学习。

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与学生家长促膝交流,倾听学生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以家校联合的方式共同促进学生的提高,此举获得了学生家长和村委会的一致高度认可。

同时关注困难家庭学生。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工作经费购买教辅材料免费发放给困难家庭就学儿童,减轻这些家庭的教育负担。村里有一名身体残疾智力存在缺陷的学生,不能到校学习,王立峰更是每周都挤出一些时间亲自登门去辅导。

一学期下来,学生的成绩都有了较大提高。王立峰教的三年级语文全乡第一、优秀率第一。许多家长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情况,主动将自己在外就读的学生转到管楼村小学。管楼村小学的学生数量从3人到46人再到93人。(息县宣传部 李梅 李传宇供稿)

相关热词搜索:红烛 留守 求知 点亮 乡村

上一篇:宿迁一核载6人小客车塞进25人,怎么做到的?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