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影响力的资讯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一杯牛奶,见证餐桌上的小康生活
2021-03-16 17:09:41   来源:东方头条   作者:   责任编辑: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老百姓餐桌上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从吃不饱到吃饱、吃好,再到吃出健康、吃出品位、吃出文化,居民的餐桌成为历史的符号,记录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餐桌上越来越常见的牛奶和奶制品,成为小康生活中重要的符号。近日,央视《消费主张》将镜头对准百姓餐桌上的这杯牛奶,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牛奶里折射出的波澜壮阔的故事。而和新中国同龄、拥有70多年悠久历史的三元食品,正是这一过程的亲历者。

image.png

三元食品常务副总经理陈历俊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用一组数据讲解了我国乳品生产的变迁。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仅有奶牛12万头,年产奶量19.2万吨。奶业经营分散在弱小的私人牧场中,奶牛养殖、牛奶加工条件非常简陋。陈历俊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笑称第一次喝牛奶,还是高考时为了给他补身体,家人特意购买了一袋乳粉。

image.png

中国成立初期,奶制品数量稀少,价格昂贵,甚至可以归为“奢侈补品”的范畴。作为民族乳企标杆的三元自成立之初就承担着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的重任。70年来,三元积极在乳业领域开拓进取,创造着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奇迹。资料显示,三元食品的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国营北京市牛奶站,成立之初就为首都的老人、儿童和病人提供牛奶。经过大锅蒸煮、手工灌装的牛奶,凌晨时分由送奶工骑着自行车从市区开始, 到石景山、大兴、房山往返穿梭送到每家每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曾创下一个人一辆自行车日送奶1080磅的纪录

1968年,顺应市场发展需要,国营北京市牛奶站更名为北京市牛奶公司。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市牛奶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先后引进先进生产线,形成了规模化、现代化的格局,从根本上解决了北京市民“喝奶难”的问题。许多上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北京人都有这样的记忆,奶筐、空奶瓶、取奶证成了当时孩子们的标配,提着小奶筐跑到大院的传达室去取奶,把奶卡交给传达室的大爷,看着大爷在上面盖个红戳,然后高高兴兴回家享受牛奶的美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如今牛奶已经成为了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牛奶产量是3440万吨,约为1949年的179倍。当下的中国乳品市场在产能大幅提升后,不同人群、不同功能的细分化产品逐渐成为消费者和乳企共同关注的新焦点。为满足消费者对乳品品质日益增长的需求,三元食品大力投入科研创新,为国民带来了无数个“第一”。1984年生产出中国第一杯工业化酸奶;1985年生产出第一块奶酪,改变我国奶酪依靠进口的历史;1999年生产第一包早餐奶,使乳业市场进入细分时代;而2017年推出国内第一款极致A2B-酪蛋白纯牛奶,终结了国外公司独占a2牛奶奶源的历史...... 2020年,三元重磅推出科技创新产品72℃鲜牛乳,这款以更低温度杀菌的鲜奶,在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活性营养物质的同时,也标志着三元在生鲜乳品质、生产工艺、物流运输等多维度已经达到了领先水平。

image.png

时光荏苒,三元用70年的岁月,传递着一杯牛奶的温暖。陈历俊表示牛奶在未来扮演什么角色,需要我们从业人员细分人群,对营养健康的需求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开发不同的细分产品。

未来三元食品将继续与国民紧密相伴,为更多中国家庭的健康生活、更广阔的小康社会发展前景添砖加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迪马股份:绿档的自如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