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影响力的资讯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文化 > 正文
尼采丨苍白的真理
2018-12-07 01:51:01   来源:东方头条   作者:   责任编辑: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

著名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

前苏格拉底哲学是尼采思想的重要渊源之一,

而在尼采著作中,

专论前苏格拉底哲学的作品只有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仅此就足以表明该书对研究尼采思想的意义。

下文节选自书中的第十章

《苍白的真理》。

新的启悟

然而,没有人能够不受冲击而接纳诸如“存在者”和“不存在者”这样可怕的抽象,凡接触它的人,血必渐渐凝固。有一天,巴门尼德忽然心血来潮,发现他早年的全部逻辑构想的价值丧失殆尽,于是,他宁愿把它们如同一袋作废的旧币弃置一旁了。人们通常认为,在那一次的启悟中,发挥作用的不但有象“存在”和“不存在”之类概念的内在强制性推理,而且有一种外来影响,即巴门尼德认识了科罗封人色诺芬尼(Xenophanes)的神学——这位在远古年代云游四方的狂诗吟诵者,对自然进行了神秘的、神化的讴歌。

色诺芬尼作为一个流浪诗人经历过非同寻常的生涯,他通过漫游成为一个见多识广和诲人不倦的人,善于提问和叙说。因此,在上述意义上,赫拉克利特把他列入博学者一类,一般来说列入“历史的”天性一类。他的神秘倾向究竟缘何和何时定型,永驻不变,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弄清。也许,完成构想之时,他已经是一位终于定居下来的老人了,经过迷径颠簸和不息探索之后,他的灵魂在泛神论的原始和平氛围下,感受到了崇高和伟大的极致——一种神圣休止、万物恒常的气象。此外,在我看来,两个人恰好在同一个地点,在埃利亚,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而两人的头脑中都构想着一个统一观念,这却纯粹是偶然的。他们并没有形成一个学派,也不共同拥有任何能够从对方学来然后进一步传授的东西。因为,在这两个人身上,那个统一观念的来源是全然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如果其中一人曾经尝试了解另一个人的学说,那么,他仅仅为了理解,就必须把它翻译成他自己的语言。可是,在如此翻译时,另一种学说的特色不可避免地会丧失。

相关热词搜索:尼采 真理 苍白

上一篇:陕西青年书协常务理事石亮:书法要人书合一,淡妆浓抹总相宜!
下一篇:唐玄宗为何不放过帮过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