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影响力的资讯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文化 > 正文
明朝故事:明朝官员任用制度的落后腐败导致地方官员严重缺岗贪腐
2019-11-05 10:23:13   来源:东方头条   作者:   责任编辑:

导读:中央朝廷为大脑,地方官员为四肢,大脑有神,四肢虚弱则国家政策难以落实,大脑虚弱四肢强壮则国家极易产生内乱,大脑虚弱,四肢无力则国家走向衰亡,唯有大脑清醒有力,四肢强壮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为百姓造福。然而明中后期是朝廷党争激烈,地方官员腐败严重,明朝地方官员数量严重少于唐宋时期,导致朝廷对于民间掌控力度是无力的。用《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作者黄仁宇的一句话概括:“传统描绘中,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专制程度最高,政府对人民管制最严厉,每个百姓都生活在高压统治之下,剥削程度最严重,横征暴敛达到极致的一个朝代。然而事实相反明代恰是中国历史上税收最低,对人民管制最宽纵最无力的一个时代。”而这些无力和宽松也为明朝的覆灭添砖加瓦。

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非但不负朕垂法之意,而天地,亦将祖宗孚佑于无穷矣!呜呼,其敬戒之哉!——朱元璋(如果你是我的后代谁接替我,不要认为你聪明改变法律。不要改变一个单词。这不仅违背了我的立法目的,而且会激怒祖先和天地。哦! 尊重这些法律。)

朱元璋

朱元璋可以说是开国皇帝里最勤劳,最有能力的皇帝,他凭一己之力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走向,其影响力,哪怕改朝换代之后依然深远。清朝制度多采用于明朝,他期望通过自己这一世的辛苦付出造福老朱家世世代代,用自己制定的自认为完美的制度政策法律,只要子孙不可改变的实行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所以才有上面的那句霸气十足的祖训,然而朱元璋没想到正是他制定的这些规定严重制约了明朝的发展。

我认为明朝灭亡的三大因素皆和朱元璋制定的政策有关:

1.税收困难

2.货币贬值混乱

3.行政人员的贪腐与稀缺以及为节省行政成本基层官员数量比列失调,行政力不足,朝廷民间影响力低下

前两条我之前文章已有概括今天我们说说第三条一.官员任用制度落后,腐败导致大量人才难以出仕为官

明朝当官难啊,众所周知的是明朝官员的工资极低,具体如下以粮食作为俸禄的计量单位,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从一品,七十四石;正二品,六十一石;从二品,四十八石;正三品,三十五石;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从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一十六石;从五品,一十四石;正六品,一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七石五斗;从七品,七石;正八品,六石五斗;从八品,六石;正九品,五石五斗;从九品五石。当时的一石米大概是90公斤,假设米价6块一公斤,正一品官员的月工资就达到了四万多。然后还会加上纸币“大明通行宝钞”作为补充,这套俸禄标准后来就一直保持了下去。如果折算一下一个县令的工资大约也就是一千多块钱,这在当时也是难以维持生计的。那“大明通行宝钞”是连年贬值最后都没人要,而朱棣建都北京后,北方粮食产量低,更是连这些粮食工资政府有时都要延迟发放,那这些就是明朝官员贪污的原因吗,是,也不都是,还有更为严重的“京债”。

明朝官员

所谓“京债”即为考生进京赶考,留在京城因为京城花销巨大,本身家低不足以供给,只能向京城钱庄借钱,也就高利贷,等到当官之后在给与还钱。“京债”在当时十分普遍,也十分严重,“京债”不是明朝首创,唐宋元已有,但明朝可以说是格外严重的,“明朝选士,由乡试而会试,由会试而廷试,然后观政候选,可谓严核之至矣。”明朝,一个普通学子想当官,首先要通过科举考试,然后经过三个月的观政期,除了一甲和少数人以外,其他人通通发往吏部待选,等到有相应的官职出缺再授职。也就是说大部分学子要在京师滞留一年以上,这期间的生活费等尚且不论,最为吃人的是,还要疏通关系,饭局,酒局,打点,都需要海量银子,明朝科举每三年进行一次,在明朝前期因为国家初设职位空缺,学子考完,等个一年就差不多可以出京赴任,然而等到明中后期,想等合适的位置就太难了,有些学子往往要十多年才能等到一个合适的职位。

发榜《明实录》记载: 自成化十一年至今二十年间,举人监生听选者积至万二千余人,吏员冠带未仕者至三万三千九百余人,大约候选十三四年方得取。更可怕的是没有皇帝 的命令这些学子不得擅自出京,京城就成了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

长期下来寒门学子就负有大笔债务,然而想为官,还得要贿赂负责分配的官员。“进士选馆,百计钻营...一千两选通判,二千两选知县,三司首领、州同、州判皆有定价。人又加些银子,不论年分,即刻选出。”

等到真正上任做官还不等为百姓谋福利,要债的就追上门了,靠俸禄可能连利息都不够,唯有贪污。最难的还是百姓,连崇祯皇帝都为之愁苦:“近闻选官动借京债若干,一到任所,便要还债。这样怎的有好官,肯爱百姓?”然而太祖定下法律在那,贪污60两的就可以杀头,为了方便检举百姓甚至可以押着官员直接上京告御状,沿途不得拦阻。不知有多少好官就此一蹶不振,或此留下把柄被党派利用,所以贪污一罪到后期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如此恶性循环社会矛盾可以想象。但祖训不可更改,这也是朱元璋留下的治国问题。

官员受罚二.明朝穷啊,税收少,很多时候为了节省中央财政就造成官员队伍一直没有增长这就造成朝廷的影响力在民间与日递减。

我们知道明朝从永乐之后就越来越穷,原因很多,有税收问题,有货币问题,还有养宗室几十万头“猪”,光宗室的花销每年就占中央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更可怕的是宗室们还拥有全国最好的土地,还免税,没办法就节省开支吧。公元1371年地方官员总数仅有5488名,即使在16世纪早期,各个部门的规模已经很明显地扩大了,但整个帝国的文官也仅有20400名。吏员总数虽然达到51000名,但既包括供职于文职衙门的吏,又包括供职于军队的吏。可以推测他们中只有30%受雇于府县衙门,这些人员分属于1138个县,意味着即使最大的县也不会超过30个有薪俸的位置,小县则更少。这些有限的人手要负责所有的地方行政事务,包括税收、审判、治安、交通、教育、公共工程和社会赈济等,这些事情决非简单易办之事。应该知道,明代的官员们除了要履行许多礼仪性职能之外,而且在16世纪后期,他们的文移之烦按现代标准来说也是相当沉重的。——黄仁宇

这里还需要补充一句那就是明朝到后期人口增长三倍以上达到接近一亿五千万人口,如此人口只有五万人管理,还要减去大部分为军队服务,为皇室,宗室服务的,真正能为百姓服务的少之又少。明朝官员的工作强度大,就难免会出现管不到的地方,而那个地方就会成为问题所在。明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黄河灾害严重,百姓苦不堪言,朝廷的变现却是无能为力,官员本身也是有苦说不出,想要增加人手,但俸禄有限,加上官场混乱,为官都是先为挣钱,为己私利,真正为百姓的官员生存情况十分堪忧。此时明朝的核心朝廷上还在因党争内耗者,今天是宦官打击东林党,明天又是宦官倒下。明朝的灭亡和这些有着必然关系。

农民起义

宗室们的生活纸醉金迷贪官污吏们平步青云,而那些真正为这个帝国努力付出的却生活困苦,下场凄惨。从朱棣诛方孝孺十族时读书人的该有的种子就已经消失大半,从嘉靖“大礼议之争”后顺嘉靖皇帝者升官,逆者下狱,明朝官场就已经腐朽,从万历派矿税宦官下民间刮民脂民膏时,百姓对于朝廷就已经失望,从崇祯凌迟处死,一心为国的袁崇焕时,武将的心就已经四分五裂,人心哪有不变,人人心里有杆秤,这句话在古代一样适用。

百姓受难

相关热词搜索:明朝 官员 任用 腐败 落后

上一篇:陈衡哲:多个第一的女性,胡适难忘知己,曾掀起怎样的时代波澜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