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影响力的资讯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文化 > 正文
康熙帝平定叛乱,不仅巩固了统治,还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统一
2019-11-05 12:46:07   来源:东方头条   作者:   责任编辑:

本文乃作者生活区的奋力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17世纪中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封建社会中最后一次王朝更迭,即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贵族统治者率领大批清军,在明朝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的帮助下,挥师入关,一举打败了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推翻了大顺政权,定鼎北京,建立了大清王朝。顺治元年九月,除留下少数官兵镇守东北地区外,清世祖福临及清皇室人员和大部分八旗兵民全都奉命举家先后迁居入关,从沈阳抵达北京。十月一日,正式继承皇帝位,诏告天下,宣布清朝对全中国的统治开始。

顺治皇帝当时6岁,故一切大权全掌握在其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手中。多尔衮为了巩固统治,迅速统一全国,除了 施展一些怀柔、笼络的手段外,主要是推行民族高压政策,如颁布“圈地令”,赤裸裸地掠夺汉族居民的土地给满洲贵族所有,并通过迫使汉人“自愿投充“旗下为奴的手段,霸占其土地、房屋,并供他们役使。结果“一自投充与圈占,汉人田地所剩无多”。中京畿乃至广大华北地区的汉民,因土地被圈占,或被迫投靠旗下为奴,或纷纷逃亡,远走他乡。

被迫投靠旗下为奴的汉族居民,因无法承受满族贵族统治者的超经济剥削和残酷的民族压迫,便又纷纷逃亡。为此多尔衮又命令制定缉拿逃人法令,该法令规定:逃人鞭一百归主;隐匿逃人的窝主正法,家产分给失主和首告者,邻佑则给予流亡、鞭责等处罚。在清初满洲贵族统治者推行的各种暴政中,最残酷的就是剃发、易服和屠城。这是广大汉族人民最不能接受的,因此激起了他们的坚决反抗,纷纷行动起来,掀起了风起云涌、持久的抗清斗争。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清朝统治者对汉族地主阶级采取了笼络、怀柔的政策,对广大汉人相应采取了减轻剥削、改革时弊的措施。集中精力消灭南明势力和农民起义军。顺治七年十二月初,多尔衮病逝,14岁的福临开始亲政。他针对清入关不久,政局不稳、连年战乱,土地荒芜,广大农民流离失所,无法正常生产,国家财政拮据,军饷日绌等一系列问题,及时提出了与民休息,不滥征收课税等一系列政策。如停止圈地、占房,限制“带地投充“,稳定社会秩序,缓和各种矛盾。

同时顺治帝福临还吸取范文程、洪承畴等汉族大臣的意见,决定一改多尔衮单纯征剿屠杀的残酷镇压政策,进而采取“剿抚并用、抚重于剿”的政策。他还深知儒家“文教治天下*的道理,竭力以尊孔与提倡封建礼教来完善和巩固自己的统治。为了争取汉族地主阶级的拥护,他掌政后,一改多尔衮时期对汉官猜疑、排挤和压制的态度,采取笼络、依靠和重用的政策。他为了恢复经济,扩大农业生产,而大力提倡垦荒屯田,规定凡参加兴屯的农民,三年后可将屯地水为己业。并帮助农民解决觖少耕:牛、农具和种子等问题。

此外他还主张“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他亲政后,决心汲取明朝由腐败而覆亡的教训,大力整顿吏治,力图建立一个廉政、清明而有效率的政府。他还禁止宦官千政,命工部立内十三衙门铁牌于宫中,严禁宫内太监结交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评论官吏好坏……违者凌迟处死,决不姑贷,“特立铁牌,世世遵守”。由于顺治帝实施的一系列措施,缓和了清初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巩固了政权,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从而为康雍乾时期清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顺治帝因患天花病逝于养心殿,享年24岁。他的第三子玄烨嗣位,年号“康熙”。玄烨当时只有8岁,故一切大权均操纵在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位辅政大臣手中。他们在康熙帝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主持下,出于满洲贵族狭隘的民族偏见,对顺治帝亲政后信任汉官、加速汉化的一系列作法不满,以“率祖制,复旧章”为名,取消了顺治帝借鉴汉族统治阶级的制度和政策,恢复了一些满族原来的统治方式和统治机构。

康熙六年,玄烨14岁亲政。首先,他用计智捉权臣鳌拜,清除了威胁皇权的鳌拜势力。接着又解决了“三藩“问题,平定了他们的叛乱。康熙二十二年,收复台湾,统一全国。与此同时,康熙帝还领导了反击沙俄殖民势力入侵及平定厄鲁特蒙古中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叛乱的工作,从而巩固了他的统治,维护了国家领土的完整和统一。

相关热词搜索:叛乱 平定 领土 统治 完整

上一篇:楚文化在秦朝统治时期的存在和影响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