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影响力的资讯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中法战争结局给了张之洞怎样的启示?只有发展冶铁才能救中国
2019-12-20 11:32:06   来源:东方头条   作者:   责任编辑:

1883年10月,法国的军队入侵越南,从河内一直打到了中越边境。法国的目的很明显,实现对越南的殖民统治,并从越南入侵中国。1884年4月,慈禧太后一道谕旨,任命张之洞为两广总督,迎战法军。

在广西,张之洞事必躬亲,每天奔波于各个军事要地,查看地形、布置海防。不仅如此,他还特别注意团结各方面的力量,把驻守在当地的湘军、淮军、滇军、粤军拧成了一股绳。

张之洞

张之洞非常清楚,要想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必须改进装备。于是,他向朝廷申请拨款20万两白银,购买了新式钢炮20台,洋枪1500支,子弹50万发,分配给前线士兵。1885年2月初八,做好万全准备的张之洞,在镇南关迎战法军。

镇南关一役,张之洞调用老将冯子材,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大败法军。这一仗也被称之为“镇南关大捷”。镇南关大捷让清军士气大振,越战越勇,法军节节败退。法军连败的消息传到了巴黎,引起了整个西方世界的震惊。但是,就在张之洞准备乘胜追击,一举歼灭法军之时,朝廷却下达了停战的命令。

镇南关大捷

为什么面对可以乘胜追击的大好形势,清政府却要停战?因为朝廷考虑,对外来说,镇南关刚刚大捷,如果以此作为筹码与法国谈判,法国人必然不会提太过分的要求。对内来说,战事一再扩大、军费吃紧,慈禧太后为此头疼得很,根本就不想再打下去。于是,在李鸿章的建议之下,朝廷决定停战议和。

中法战争两军和谈

1885年6月9日,李鸿章作为清廷代表,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承认法国吞并越南。从此,中国西南门户大开。中法战争就这样,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告终。这样的结局,给张之洞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长远的影响。中国与西方列强军事实力的差距、经济实力的差距,深深地刺痛了张之洞。于是,张之洞产生了“工业救国”“工业兴国”的思想。

既然决定了要工业救国,那么办怎样的工业才能救国、才能兴国呢?张之洞开始重新审视洋务运动,以及洋务派所开办的近代工业企业。

清朝洋务派官员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创办于1865年,是清政府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不仅可以制造洋枪、开花炮等武器,还可以修造大小铁船。既然如此,为什么咱们不多多制造坚船利炮抵御外辱,反而还要进口武器、处处受制于人呢?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想要制造枪炮兵船,必须要有足够的钢铁。但在当时,偌大的中国,竟然找不到一家像样的钢铁工厂。大家一致认为:矿务为洋务商务中最无把握之事。

矿务难,难在哪里呢?简单来说就是三点。第一,经验欠缺;第二,耗资巨大;第三,钢铁不如生活资料销路大、容易回本。但即便是有天大的难处,张之洞在心里却认定了,不管是军事武器的制造,还是铁路交通的建设,都需要钢铁呀。如果不能解决钢铁生产的问题,必将大大制约工业的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给了 中法 启示 结局 战争

上一篇:中国历史上,王朝的终结者,文官集团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