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影响力的资讯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文化 > 正文
从“暴君”抑或“明君”观点入手,浅析隋炀帝政策及其影响
2019-12-20 13:20:22   来源:东方头条   作者:   责任编辑:

引言

谈起暴君,隋炀帝常常是人们会想起的一位帝王,从这个“炀”字中就可以看出,后世的史家对于这位帝王的评价实在是不高,因此才用了这样一个代表暴君的字眼来作为他的谥号。正因为史家对于这位帝王的贬低,因此,一千多年来,世人对于这位帝王的评价向来是不高的,在大多数人眼里,隋炀帝不仅是个暴君,还是个亡国之君,可以说是荒淫无度、一事无成。

但实际上,这样的印象实在是过于片面了,就连古代的史家,实际上对于隋炀帝的看法也并非是一边倒地批评。《炀帝纪下》中对于隋炀帝有这样一段评价:“山陵始就,即事迅游,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奢靡。”这段话所想表达的意思是,隋炀帝虽然是一个暴君,但他并非是一个昏君,他想做的是如秦皇汉武一样建功立业的事情,只不过最后搞错了方法,导致了人民的反抗和隋王朝的灭亡。

隋炀帝画像

本文想向大家展示的,便是关于隋炀帝更为全面的一个面貌。隋炀帝当然是一个暴君,他也是一个亡国之君,隋王朝亡国与他有着直接且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希望成就宏图伟业的君主,并且他的决定实际上与历史发展趋势大多是相符的,只不过是他的手段太过武断、急躁,最终导致了人民的反抗和王朝的覆灭。以秦皇汉武为榜样——隋炀帝的宏图伟业

隋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及隋炀帝被后世所诟病的最大问题,便是横征暴敛,为了修筑公共工程,大量地征兆民夫、盘剥人民。这当然没错,但隋炀帝所修筑的公共工程并非为了他个人的享乐,其最初的目的确确实实是为了王朝的发展而考虑的。

从客观条件上来说,当时的隋王朝实际上是有这个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公共建设的。隋炀帝即位的时候,隋朝统一全国已经接近20年的时间,在他的父亲的统治下,隋王朝实际上是非常富足的。据《食货志》中记载,当时“中外仓库,无不盈积”,“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王夫之在他的《读通鉴论》中甚至这样评价:“隋之富,汉、唐之盛未之逮也。”

除了国库丰盈之外,隋王朝的人口规模也已经达到了4600万,这在一千多年前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了。正因为有了这样富足的基础,隋炀帝才能如《炀帝纪下》之中所说:“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狭殷、周之制度,尚秦汉之规摹”。

影视剧中的隋炀帝

在有了富饶的财政基础和充足的人力基础的情况下,隋炀帝实际上对于他的帝国也是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规划的。

首先,到了隋唐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开始了一段时间,帝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南方,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帝国的都城一直处在北方,对于当时产粮最多的山东以及江南地区缺乏足够的控制力。为了控制东南地区,隋炀帝决定要兴建东都。

其次,经济中心南移的另一个后果便是南北经济的联系越发紧密,但帝国的交通条件是落后的,仅靠车马无法满足南北经济联系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隋炀帝决定要兴建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最后,隋王朝虽然已经统一了全国,但正如此前历代的中原王朝一样,他们对于边疆地区的控制是很弱的,少数民族在那里仍然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因此,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于帝国边疆的控制力度,隋炀帝决定亲自出巡,最远甚至来到了青海。

倘若帝王外巡确有贪图享乐之嫌的话,当时的青海可是不仅毫无可游玩之处,而是常常有着生命之危。因此,隋炀帝的西巡和北巡最主要的目的仍然是为了巩固帝国对于边疆的统治。

今日的大运河

从这些措施可以看出,隋炀帝对于整个帝国的认识和规划实际上是清晰的,特别是对于南北经济联系和交融的认识,更可以堪称是眼光非常独到。我们在今天已经知道,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北联系的加强在日后只会一日更比一日强,而隋炀帝所力主修建的大运河,也的确在沟通南北经济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造福了数百年。

因此,隋炀帝并非是一个昏君,他不仅力图干出一番大事业,而且确实对他的事业是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的。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他是一个暴君的事实,虽然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好的,但他所使用的方法对于人民来说是绝对不可接受的,也正因为如此,人民开始群起而攻之,最终推翻了他的王朝。犯夏桀商纣之过错——隋炀帝的横征暴敛

隋炀帝虽然意图达成宏图伟业,但他的失败,便在于他无休无止对于人民的盘剥和压迫。无论是营造东都、大运河,还是西巡、北巡以及三征高句丽,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即便这件事情是正确的,是需要完成的,但事情可以一件一件地做,而不能为了成就自己的帝王伟业,而无休止地要求人民为帝王做牛做马。

隋炀帝出巡图

根据学者的统计,从隋炀帝即位开始到他第一次对高句丽进行征伐的八年时间内,隋王朝一共征用了大约三千零二万余人。我们此前说过,隋王朝人丁兴旺,大概有四千六百万人口,四千六百万人之中有三千万人都被征发为劳工,那基本上便是除了实在不能干活的老弱病残之人,其余人都在为了帝国的伟业而辛劳工作了。关于隋炀帝征发大量普通百姓作为仆役的记载,在史书上可以说是络绎不绝。《隋书》记载,隋炀帝刚刚登基的大业元年三月,便“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大业四年,又“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 。”

根据《炀帝纪下》的记载,到了大业四年(608)年修建永济渠的时候,已经“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也就是说,也女性都已经上阵干活了,这在中国古代可以说是十分少见的,足可看出当时的人民已经被盘剥到了何种地步。在这样高强度的征发仆役和劳作之下,百姓更是大规模地死亡。根据《炀帝纪下》的记载,“大业三年发丁百余万修长城,死者十五六。”“营东都时每月役丁二百万,役使促迫,僵仆而死者十四五。”

影视剧中的隋炀帝

即便到了这种程度,隋炀帝营造帝国大业的脚步也没有停下来,不仅东都要修,大运河也要修,高句丽也要打,在这种情况下,劳工的人数已经没有办法增加,那么便只能加快工作的速度。根据《食货志》的记载,为了加快工程的进展,隋炀帝当时“又命黄门侍郎王弘、上仪同于士登往江南诸州采大木,引至东都,所经州县,递送往返,首尾相属,不绝者千里。”

而到了后来,由于工程量实在太大,人民已经不堪重负,而官僚又背负着沉重的行政任务,若不能按时完工他们也要受到严厉的责罚,因此只能拼命地鞭打仆役,导致仆役的大量死亡。根据《食货志》的记载:“所司以车载死丁,东至城皋,北至河阳,相望于道。”搭载死亡的仆役的车子绵延如此之长,可以说让人感到十分恐怖。这样的暴政,也难怪《食货志》说:“天下死于役。”

《食货志》史料

隋炀帝的好大喜功以及急政、苛政是隋王朝灭亡的最大原因。隋炀帝所关注的,只是他的帝国以及他的千秋功业,而忘记了对于人民的尊重。他将人民视为他的奴仆,只要他一声令下,他们便必须听从他的指挥,为了他的帝国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隋炀帝这样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忘记了千百年以来无数人对于为君者的告诫,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想必隋炀帝根本就没有记住这句对于君王最好的告诫。而隋炀帝忘记了身为国家之本的人民,那么人民便也只能起来推翻他。清人王夫之评价可以说是十分精辟的:“隋之毒民极矣,而其殃民以取灭亡者”,这句话完全概括出了隋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隋炀帝下江南行程之际结语

对于帝王来说,拥有宏才大略是重要的,拥有一个良好的财政和人力基础是重要的,对于帝国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也是重要的,这些都是成为一个成功的帝王所需要拥有的条件,但帝王千万不能只想着以上这些东西,而忘记了最不可或缺的一样东西,那便是作为国家之本的人民。

隋炀帝从个人才华来说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帝王,他绝对不是一个只贪图自己享乐的昏君,但他确实是一个千百年来少有的暴君。他对于人民的压迫和盘剥可以说是令人发指的,而人民也最终给他,以及他之后的千百位帝王上了一课。

而从历史本身的角度来说,最为重要的不是给这位历史人物扣上一顶什么样的帽子,而是要从客观的历史事实出发,给他一个公正、客观的历史评价。不论这个人物的历史评价如何,我们都应尽量不受这些评价的影响,而尽力还原最为真实的人物。

参考资料:《食货志》、《隋书》、《炀帝纪下》等。

相关热词搜索:暴君 浅析 入手 明君 观点

上一篇: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历史名城重要标志之一,福建福州三坊七巷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