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影响力的资讯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文化 > 正文
司马懿灭魏建晋,立祖制“藏匿”帝陵,千年来终见天日
2019-12-20 15:37:38   来源:东方头条   作者:   责任编辑:

电视剧照司马懿

高平陵政变成功后,司马懿有了一块“心病”

司马懿创建的西晋、东晋王朝,有籍可考的帝陵有15座。可晋朝帝陵分别在啥地方?哪座陵墓埋葬着哪位皇帝?自古以来一直是个谜,晋陵藏匿千年无法确认。晋陵为何如此隐蔽,如此神秘呢?其根源还在晋宣帝司马懿身上。

曹魏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初六,曹魏辅国大将军曹爽,陪18岁的魏帝曹芳到都城洛阳南90里的高平陵,祭祀魏明帝曹叡。此时年届七十、老谋深算、窥视已久的曹魏太傅司马懿揪准时机,立即在京城发动“兵变”。司马懿派兵控制了京城的要害机关,把曹魏大权尽快掌握到司马家族手中。

《晋书·宣帝本纪》载,司马懿在临终时嘱咐:死后要丧事从简,不起坟头,不立碑记,不栽树,不谒陵,不与遗孀合葬。后来归纳为“不坟”、“不树”、“不谒”的祖制。他为啥要立“三不”祖制呢?这里自然有他的苦衷。

司马懿借魏帝曹芳谒陵而发动兵变,这个“隐忧”变成了一块“心病”。他知道自家天下来路不正,天下诸侯、文武百官内心不服。很担心自己夺取曹魏政权的一幕,有人再效法一次来推翻司马政权,故而立下了“三不”祖制。

另外还有时代背景问题:在魏晋时期,由于游牧民族侵入中原,匈奴人甚至进入宫室做官,他们经常干涉朝廷事务,引起动乱的政治局面。同时当时也盗墓成风,两汉帝陵、王陵屡遭盗掘,这对司马懿立“三不”祖制,也有很大的催化作用。

晋朝有15位被史家承认的皇帝,其中西晋4位(不算追封的三帝),历52年,建都洛阳;东晋11位,虽仅半壁江山,也历104年,建都建康( 南京)。

概而言之,西晋帝陵在都城洛阳东北北邙山之首阳山一带。北邙山位于黄河南岸,“地势轩然,风景绝佳”,是古代帝王建陵最佳风水宝地。此地埋葬着众多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古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之说。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浩歌行》,

有“朱颜日渐不如故,

青史功名在何处?

……

贤愚贵贱同归尽,

北邙冢墓高嵯峨”的诗句。

首阳山是邙山的一段,为洛阳城东制高点,是首先迎接阳光的地方,故谓之“首阳”。西晋阮籍《首阳山赋》有:“朝出上东门,遥望首阳基”,指的也是这里。

北邙山风光

《晋书》对司马懿葬时记述:“九月庚申,葬于河阴,谥曰文贞,后改谥文宣。先是,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藏,不坟不树;作顾命三篇,敛以时服,不设明器,后终者不得合葬。一如遗命。晋国初建,追尊曰宣王。武帝受禅,上尊号曰宣皇帝,陵曰高原,庙称高祖”。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之后,其他四座帝陵也因循归葬于此。分别是宣帝司马懿(高原陵),景帝司马师(峻平陵),文帝司马昭(崇阳陵),武帝司马炎(峻阳陵),惠帝司马衷(太阳陵)。(前三位是建国后追封的皇帝)。

人们明知这些帝陵在首阳山,但在哪个位置却不清楚,自古以来只好“望山兴叹”。

西晋二帝被擒获,供出二座帝陵位置

尽管西晋帝陵“不坟、不树、不谒”,但不可能做到密葬。特别是后来发生了国家动乱事件,更使得朝廷无以应对。

西晋末期的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北汉始主刘渊的侄子刘曜(后改汉为赵)率军攻占洛阳、长安,生俘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晋室灭亡;太兴二年(公元319年)正月二十五日,刘曜逼司马炽供出北邙山两座帝陵的方位,派军队首先掘开崇阳陵,五月又掘开太阳陵。

刘曜知道西晋皇帝是薄葬,不是想得到多少金银财宝,他的目的,主要是破坏司马家族的风水龙穴。刘曜的“毁墓”手段非常阴毒:陵内器物全被打坏,能证明陵主身份的哀册、墓碑全部砸烂,而这些东西正是史家和考古最重要的资料。

两座西晋帝陵被毁32年后,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九月,盗墓贼又盗掘了峻阳陵和太阳陵,造成二陵地宫严重崩塌。穆帝司马聃只能“素服三日”,派太常赵拔,来洛阳想法修葺被毁的二陵。

盗墓贼协助人们“找到”二座帝陵

司马懿的“三不”祖制,使晋陵“藏匿”千年,的确对部分帝陵起到了保护作用。但对多数晋陵来说,由于社会上盗墓活动猖獗,使西晋帝陵极少能逃过盗掘的厄运。南京一带的东晋帝陵也是如此。

司马懿的“三不”祖制,在保护晋陵不被盗掘的同时,也搞得历代史官不能写清帝陵的方位,这又给史学工作造成了千年缺憾。人们解嘲地说,是盗墓贼的盗掘活动,突破司马懿的“三不”祖制的禁锢,使西晋帝陵的踪迹昭示天下。尤其是盗墓贼发掘出晋中书侍郎荀岳和左芬的两方墓志,均指明了文帝、武帝陵的准确方位。于是崇阳陵(司马昭)、峻阳陵(司马炎)位置得以确认,并使考古部门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对其进行了科学探测。

晋中书侍郎荀岳墓志

晋中书侍郎荀岳就不说了,左棻却要做一简介。《晋书》记载:晋武帝司马炎有个妃子叫左棻,虽其貌不菲,可诗词歌赋,棋琴书画无所不晓。左棻“以姿陋无宠,以才德见礼”,故而招为司马炎妃子。荀岳与左棻的二份墓志,均成为确定崇阳陵、峻阳陵位置的重要史料。

在首阳山南面的南蔡庄附近,出土了西晋中书侍郎荀岳的墓志,称荀岳葬于晋文帝司马昭陵道之右;司马炎妃子左棻墓志,称左棻葬于"峻阳陵西檄道内"。由此知道西晋皇陵,包括司马昭、司马炎的陵墓,就在偃师市南蔡庄一带。

按照二墓志记载的资料推测,崇阳陵是在今偃师市城关镇前杜楼村北枕头山前,墓地在杜村北1.5公里的一座无名山丘南坡,山丘前面地势逐渐下降,与低平的伊洛平原衔接,视野广袤开阔。由枕头山俯瞰墓地,恰似横身卧在簸箕中心的灵龟。在这里探出墓葬5座(多为陪葬墓),其中东部一座2号墓,是墓地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居位最尊的一座。它应该是文帝司马昭的崇阳陵。

左棻墓志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率大军回到洛阳,晋升为大将军;景元元年(260年),曹髦发兵讨伐司马昭,被司马昭所杀;5月,司马昭立傀儡皇帝曹奂,咸熙元年(264年),司马昭晋升为王;次年8月,司马昭死于露寝,时年五十五岁。9月癸酉葬崇阳陵,谥号文王,武帝登极后,追尊号为文皇帝,庙号太祖。

峻阳陵在偃师市南蔡庄以北2.5公里的山坡上,背靠鏊子山,面对伊洛平原。鏊子山两端各有一山头,分别向南伸出一条较为平缓的山梁,对墓地形成三面环抱之势,实为一方风水宝地。此墓地共发现墓葬23座(多为陪葬墓),均坐北朝南,其布局主次分明,排列有序,显示出死者生前的尊卑关系。峻阳陵位于墓地最东端,居于尊位,这应该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陵墓。

关于司馬懿的高原陵,《晋书·宣帝本纪》载:"先是,预作终制,于首阳山为土藏……"。由此可见,司马懿生前就在首阳山修造了陵墓。就在该陵墓还无着落之际,一位农民在农耕時發現一座古墓。经考古人员调查,勘察,认为这座古墓规格很高。经过探测或局部试掘,专家从墓内出土物品上,其高频率出现的“仲达、宣、司马”等字上,初步判断为司马懿之墓,但最后确认尚需进一步证实。

相关热词搜索:见天 藏匿 司马懿 年来 立祖制

上一篇:百年上海造币厂入选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