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影响力的资讯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三国末年,东吴用1000寻铁锁封锁长江,事实还是演义?
2019-12-24 12:06:13   来源:东方头条   作者:   责任编辑: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这首唐代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说的这件事。到底是历史事实,还是口口相传的演义,或者根本就是后人编造的事情呢?历史久远的场景,有时候演义往往比事实更有魅力。比如三国演义。恐怕很多人都把它的内容等同于真正的历史了。在西方更是这样。比如荷马史诗,基本就是西方古人说书唱戏闹着玩的,居然也被现代西方人捧红了当正史。因为欧洲历史如不用荷马史诗,2500年以前的事情就都成了空白了。因此瀚海狼山对在1800多年前,谁谁家的古人,就能用超长的铁锁链彻底截断长江的交通,一开始也是表示充分合理怀疑的。三国演义中,用千寻铁锁封锁长江,是民间方士也就是各路大忽悠给东吴末帝孙皓出的主意。但是正史却不是这样。

正史记载,三国末年,西晋已经灭亡蜀国多年,占据了整个四川,也就是益州。益州刺史王濬奉司马氏之命大量建造战船,打算顺流而下,一举荡平东吴。在长江上游大规模造船时,产生的大量木屑,随着长江水流到建平郡,建平太守吾彦发现后,将捞起的木屑上呈吴主孙皓,认为西晋正在大造战船,打算伐吴。希望孙皓增派守军到建平防守,认为只要建平不失陷,西晋水军就无法顺江而下。古代的建平,在今天的湖北宜昌境内,也就是三峡的出口,今天的葛洲坝和三峡大坝以上。但孙皓不听。太守吾彦无奈,唯有制造铁锁链,在险要之处放下横断长江;又制作大铁锥,暗置在江水之中,试图以此阻止西晋战船东进。天纪4年,即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王濬率军压境,沿江城池守将多数都望风而降,或者很快被攻破,但吾彦却领军坚守建平,无法攻下,唯有选择绕过。

此时因建平守军不足,无力防守建平附近的所有江面。王濬又以大木筏移走江中的铁锥,又用火烧断铁锁链,令大批水军成功通过建平郡。然后在大江之上再无阻隔,不久直达建康城,吴主孙皓出城投降,三国时代正式结束。狼山为何一开始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呢?

在于长江最近2000年来,从出巫峡以后一直到长江口,河道大体是固定的,很少出现像黄河下游那样的定期大改道。只在荆江流域出现过少量的人工裁弯。因此长江的历史宽度大体也变化不大,三峡内部峡江最窄的地方也有七八百米宽;出三峡后江面一般宽度在1.5公里到2公里,到入海口的主航道宽度则高达5公里左右。

中下游宽度在1公里以下的咽喉航道很少。因此要用铁链拦截长江,这铁链最短也需要1.5公里左右。长度是非常惊人的,因此历史上叫做“千寻铁锁”。而铁锁链的拉力,和他的单节规格大小成正比;而规格大小又和铁链单节和整体的重量成正比。比如当今30万吨级超级油轮的锚链,完全放开也只有200米左右的长度,但是自重居然超过100吨!人力根本无法操作,只有起锚机械才能收放。这相当于每一米锚链自重就有0.5吨。如果用这种超级铁链1.5公里,起步就有750吨重。而且历史记载说,拦江铁链还不止一根,如果需要5根,就是接近4000吨铁。古人上哪里找这么多的铁?而且这么重如何布设?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嘛。

不过后来狼山看到了泸定桥铁链的规格和重量,就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把古代铁链的规格高估太多。古代人根本造不出现代超级油轮的锚链。那个规格太夸张。而泸定桥的铁链是康熙年间制造,到目前300多年了还在用。泸定桥始建于大清康熙四十四年,即公元1705年九月,于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四月建成投入使用。泸定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锁链组成,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全桥铁件总重40余吨,其中铁链总重量21吨,平均每根铁链重1.6吨;1根横向卧龙桩和7根纵向地龙桩累计用铁量20余吨。每根铁链,平均每米用铁只有15.4公斤。如果按照泸定桥这种规格铁链打造,那么1000米长,总重是15.4吨。2000米长,也不过30.8吨。这个重量级别,一般较大的木船就可以承载。三国时代长江内的楼船排水量已经过百吨,因此用木帆船在长江内布设这种加长的铁链,古人是可以做得到的。

从三国末年到康熙年间,生产力并没有划时代的进步。铁索都是铁匠铺手工打造,布设也是人力为主,最多借助一些绞车和布设船只。如果一条完整的锁江铁链是1200米长,那么其全重也不过20多吨,是完全可以放到一条木船上,边横渡长江边布设,然后到了对岸,再用大型人力绞车大体拉直。

这种超长铁链,自身承受几十吨的拉力没问题。而且古人在大江的两边,是在巨石或者山崖上人工凿一个大洞,把铁链绕一圈再固定,这样抗拉力就可以高达百吨级的规模。作为一根超长的锁链,一旦被拉直,那么中间的横向垂直的受力,对两侧的拉力最大。古人也有办法,就是这铁链不是完全悬空在江面或者半沉于江水中受横向冲击,而是在江水中有几个人工浮岛竹筏,把超级铁链每隔数百米,就固定在竹筏上,而竹筏在上下游都有铁锚固定,可以抵抗江水的冲击力,这样1000多米长的铁链的自重和横向冲击力,都被消解了不少。而且即使烧断或者砍断两个竹筏之间的铁链,另外的竹筏之间和竹筏和两岸之间的铁链仍然有阻碍交通的作用。

知道了这一点后,南宋末年四川方面,为了防止元朝的水军逆流而上,在瞿塘峡也布置过这种拦截整个长江江面的锁链。而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为了阻隔湘军,也这么搞过。因此三国时代就用超长铁链拦截长江,基本可以认为是真实的历史。虽然这么做效率很低,也最终都被突破,但是不得不佩服谁谁家的古人,还是敢想敢做的。

相关热词搜索:东吴 铁锁 长江 演义 封锁

上一篇:黄士陵篆书节录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四条屏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