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影响力的资讯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文化 > 正文
武昭仪为何能够成为皇后?以永徽时期的朝政局势为角度作析
2020-03-04 17:49:16   来源:东方头条   作者:   责任编辑:

序言:

众所周知,武则天之所以能够临朝改制,成就帝王之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是唐高宗的皇后,同时也是继任之君的母亲,所以才能够有足够的权势将儿子取而代之。在成为皇后到皇太后乃至后来直接坐上皇位,武则天凭借着自己的身份优势,在各方面都可谓是顺风顺水,将权势执掌于自己一人之手,朝中鲜有异议。不过,所谓万事开头难,当武则天还未能如愿成为名正言顺的国母之时,她所面临的处境却要困难的多。尽管武则天如愿以偿摆脱青灯佛卷而进入弥漫勾心斗角的后宫,然而在攀升成为皇后的路途上却仍然阻力重重,因为纵观当时的局势,能够对武则天产生威胁并且造成阻碍的势力,远远要比想象中更为庞大。当武则天还是武昭仪

也许当王皇后得知武则天身怀皇子的那一刻起,便能够意识到自己曾经主动将武则天接入内宫的行为是多么的愚蠢,因为这无异于是引狼入室。不过,此一时彼一时,曾经的同盟在顷刻间便已然成为了自己的敌人,这也只能归咎于时势的变化,而无怪乎任何一个人。正如我们所见的,后宫中剑拔弩张的气氛对于武则天来说确实是如鱼得水,毕竟说到底武则天曾经也是唐太宗的才人,无论是心机城府还是胆略谋识上,都远非王皇后与萧淑妃所能够比拟,尤其是在武则天为唐高宗诞下子嗣之后,则更是深得帝宠,在当时也是无人能及。

《武则天》剧照

当然,虽说武则天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给王皇后泼脏水,使得唐高宗“遂有废立之意”,可是皇后之尊崇并非只是李治说废便能够废黜的。就身份而言,王皇后是当朝国母,并且还是先帝唐太宗亲自为李治所选配的,本来就是名正言顺。就背景而言,王皇后出身于山东士族,在朝中素有声望,甚至在后来任是陇贵族也逐渐的接受这一事实,以求能够稳固朝局,支持者众多。所以,就这两点而言,王皇后的地位在当时并非是能够轻易撼动。

反观当时的武则天,虽说她能够从中作梗挑拨唐高宗与王皇后萧淑妃之间的关系,将唐高宗拉入到自己的阵营,然而单是这样却远远不够。实际上,武则天毕竟只是昭仪罢了,按照后宫品级,昭仪是处于二品的层级,在其之上有四位一品妃的压制,再上还有皇后,如此可见,若是以身份地位来说,武则天的昭仪身份倒是相对有些卑微。除此之外,武则天除却在后宫之中有着唐高宗的庇护,在朝堂之上并没有任何的人脉关系,而若是想要更进一步爬上皇后的高位,那么武则天必须要时刻关注朝局上的变化,等待着能够扭转乾坤机会。朝廷重臣对于立武则天为后的态度

我们知道,在唐太宗临终之前,便将李治托付给了他所信任的长孙无忌与褚遂良,毋庸置疑,在李治继承大统之后,这两位重臣的权势也是更加隆盛,成为文官集团的领头人物。除此之外,唐太宗还间接地指派李勣作为唐高宗继位后的辅臣,这也算得上是武将集团的代表。而除却这三个唐太宗时期托付的朝臣之外,还有于志宁、来济、韩瑗与崔敦礼同样作为当朝宰相,在对于废王立武的事情上也有着很大的参考作用。

在这些宰相中,主要是以长孙无忌的意见更为重要,若是连长孙无忌反对,那么武则天想要坐上皇后的位置可谓是悬之又悬。当然,武则天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便向唐高宗提议去做一做长孙无忌的工作,企图通过贿赂来拉拢长孙无忌。不过很遗憾的是,长孙无忌与唐高宗武则天之间也是面和心不和,无论唐高宗如何提拔长孙无忌的几个儿子,如何许以重金厚禄,长孙无忌皆推搪而过,在废王立武的问题上不肯松手。从政治关系上来说,长孙无忌背靠关陇贵族,而王皇后则是山东士族出身,可是从长孙无忌的态度来看,他仍然是选择支持王皇后而反对武则天,于此可见武则天前进阻力之大。

长孙无忌毕竟是久历宦海之人,既然选择了站在武则天的对立面,那么他也就只有做好万全的准备。依照当时的朝局,长孙无忌因为长久执掌相权,在朝廷的羽翼不可谓不丰,尤其是在面对武则天的问题上,更是能够轻而易举的联合众多朝臣。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在当时的七个宰相中,便有五个明确反对废王立武,也就相当于是站在了同一个战线。不过,正所谓挑战中往往伴随着机遇,尽管诸多朝臣的坚决反对对武则天欲求成为皇后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同样也有好处。

从朝臣们纷纷反对一事可以看出,虽然说唐高宗是大唐帝国的皇帝,可是却并不见得能够震慑住这些贞观老臣,这对于身为皇帝的李治来说,肯定是颇受挫败的。于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唐高宗与武则天从普通的伴侣关系进而转化成政治上的联盟,因为两人即将有着共同的政治目标。挺武派的崛起

面对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阻挠,唐高宗和武则天也清楚自身的处境,在朝堂之上孤立无援。所以,为今之计,便是要尽力笼络那些能够为己所用的官员。当时,长孙无忌等人控制着朝权,所以整个朝堂大体上都是由几个宰相决议为主,而这自然而然也很容易造成结党营私的状况,而这也是武则天所能够把握住的漏洞。事实证明,朝堂之上也并非铁板一块,在长孙无忌等权臣之外,还有许多可以拉拢的朝臣,其中便以许敬宗、李义府为首。皇帝与权臣相争,对于部分想要上位的朝臣来说,便是天赐良机。就拿李义府来说吧,因为得罪了长孙无忌,故而被其外派壁州,很显然李义府并不甘于如此,便询及友人,得到了如此建议:上欲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者,直恐宰臣异议耳。君能建策立之,则转祸为福矣。——《资治通鉴》卷一九九

在这些臣子看来,虽说长孙无忌、褚遂良权势隆盛,但是终究还是朝臣,无法逾越皇权,故此得到皇帝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李义府便直接表示支持唐高宗废王立武,也相当于是与唐高宗武则天站在了同一阵营,而后果真“转祸为福”,被唐高宗所重用。有一便有二,朝堂之上素来不缺投机取巧之辈,所以在短时间内,唐高宗武则天一改往日之颓势,在朝堂之上有了一定数量的支持者,尽管这些所谓的支持者能够产生的能量有限,但对于唐高宗武则天来说,却是有胜于无。故此,朝堂之上原本的格局在悄然之间有所改变。“废王立武”进入白热化阶段

虽说武则天能够明显的感受到来自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敌意,但是武则天毕竟还没有足够的实力能够去撼动这些朝廷重臣们,故此也只能够尽可能的积蓄力量。当然在此之前已经武则天也向唐高宗提议过册封自己为宸妃以作过渡,并且以此来进行试探。然而,就算如此,唐高宗武则天同样有如碰壁,直接被“妃嫔有数,今立别号,不可”的理由而驳回,于此,双方之间的沟壑矛盾也逐渐地越拉越大,所谓的“废王立武”,也逐渐上升到政治权力斗争的高度。

永徽六年,就“废王立武”一事,唐高宗召见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表面看来是唐高宗询问几位宰相的意见,实际上这个时候大家都很清楚唐高宗意图所指,只不过是心照不宣罢了。不过,只要唐高宗还有“废王立武”的想法,那么这件事情便永远不会过去,而经由前事,对于唐高宗来说,这并不仅仅只是册封武则天为皇后那么简单。故此,在朝堂之上,唐高宗便先入为主,直接以王氏无后作为理由而提出废除的决意。然而,长孙无忌等人又怎能任由唐高宗如此,当时便便是反对,其中褚遂良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服事先帝,无愆妇德。先帝疾甚,执陛下手以语臣曰:“我好儿好新妇,今将付卿。”陛下亲承德音,言犹在耳。皇后未有愆过,恐不可废。臣今不敢曲从,上违先帝之命。

《武则天》剧照

很显然,褚遂良所提出的观点格外明确,并且也并无太多挑剔之处。

首先,王皇后出身名门望族,在当时注重门第的时代,这一点无异于为王皇后加上不少分。

其次,王皇后是先帝唐太宗亲自为李治挑选的妻子,并且曾让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好生照顾,若是唐高宗此时宣布废后,又置先帝颜面于何地?

第三,王皇后并未犯错,虽说王皇后曾经有害死武则天女儿的嫌疑,但是那毕竟只是嫌疑,虽说当时并没有太多“疑罪从无”的说法,但是事关国母,肯定要加以严查,所以说王皇后没有犯错,也是有着一定的道理。

也许觉得这些理由仍然不能够说服唐高宗,后来褚遂良便以退为进:陛下必别立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要在武氏!且昭仪经事先帝,众所共知。陛下岂可蔽天下耳目!使万代之后,何以称传此事!

很显然,这便是直接针对武则天而提出的建议,其中便直接挑明了武则天曾经侍奉先帝,从伦理上便站不住脚,所以就算是要废除王皇后,也不应该册立武则天作为皇后。如此看来,武则天的皇后梦很大可能就此泡汤。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在褚遂良的这一番言语之下,唐高宗武则天顷刻间便陷入了劣势,只能搁置再议。而也正是在这段等待再议的时间,同为宰相之一的李勣一句话便使得唐高宗与武则天扭转颓败之势:“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

从李勣的角度来看,作为武将,他并不愿意涉入到这种朝堂纷争,这也符合他的谨慎作风,故此他直接踢皮球一般避开唐高宗的询求,直接表明自己不愿意多管闲事的态度,而这正是唐高宗所希望看到的。当然,从这里也能够看出,在几个宰相之间,也并非是同声同气的,至少李勣便选择了缄默。毕竟就利益集团而言,李勣和陇西门阀的牵扯较少,甚至双方难免也会有着利益上的摩擦,故此,李勣的置身事外也是应有之义。

没有反对就是最大的支持,对于李勣的沉默,唐高宗颇为满意。而后,这种“陛下家事”的气氛在诸多支持“废王立武”的朝臣渲染下,变得更为浓厚。而正是在这种舆论的攻势下,原本反对的声音也逐渐有所削弱,而胜利的天平,也开始向唐高宗武则天所倾斜。也正是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唐高宗一鼓作气,将之前反对之人进行谪贬,最后直接宣布“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于此,唐高宗与武则天终于获得最终的胜利。结语:

从昭仪到皇后,虽说这仅仅只是身份上的进阶,然而在我看来,这却足以能够看作是永徽时期皇权与相权的一次争锋。以“废王立武”作为导火线,在这整个过程中,唐高宗逐渐地意识到自己的皇权颇受制肘,遂有争取之心,这在无意之间便改变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之间的关系,从普通的伴侣变成了政治上的合作伙伴,一拍即合,互相利用。李治有权,武氏有谋,一同掀起了永徽朝局上的权力洗牌运动。而在这整个过程当中,也衍生出了三股势力,分别是唐高宗为代表的争权派,长孙无忌、褚遂良为代表的保权派与李勣为代表的中间派。然而,大体上来看,李勣还是在有意无意间选择了代表皇权的唐高宗,于此永徽时期的朝政局势逐渐明朗,而武则天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后,也正是凭借着这样一种局势,这也能够看成是历史的一种选择吧。

相关热词搜索:永徽 朝政 局势 皇后 角度

上一篇:“破防山海关,直取大明”:山海关有多重要,清军入关就有多高兴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