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影响力的资讯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标题 作者
网站首页 > 文化 > 正文
九岁男孩大声啼哭,皇帝看后大惊:霍去病转世!果然成就一代战神
2019-12-16 17:03:44   来源:东方头条   作者:   责任编辑:

大唐王朝,有着诸多名将,如郭子仪、李光弼;又如镇压安史之乱,全家46口为国捐躯的仆固怀恩;再比如击败吐蕃,智取小勃律的高句丽人高仙芝。在这些赫赫有名的将领中,有着“大唐霍去病”之称的王忠嗣,在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王忠嗣。

王忠嗣原名王训,父亲王海滨本为太子右卫率,奉命驻守陇右地区。在和吐蕃的战斗中,王海滨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在一次大战中,因遭战友嫉妒,不肯支援,最终导致王海滨战死沙场。

王海滨战死,唐玄宗将他年仅九岁的儿子王训召入皇宫,年在其父为国捐躯的份上,收为义子,并封他做尚辇奉御,成为天子的近臣。对话中,王训想到自己父亲的际遇,不能自已,悲伤大哭。玄宗安慰王训:“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

翻译过来就是,王训啊,你是我的霍去病。等你长大了,我要授予你将军一职!

王训的人生际遇和唐朝霍去病确实有几分相像,霍去病也是少年时期养于宫中,等同于汉武帝的养子。霍去病成年以后,汉武帝派他跟随卫青,出击匈奴。弱冠之年,即立下不朽战功。唐玄宗以霍去病的事迹激励王训,希望他以后能够继承父亲遗志,为大唐王朝效力。后来王训改名为王忠嗣。

皇宫里,年幼的王忠嗣每日习武,学习兵法。成年以后,王忠嗣称为一名刚毅果敢、文韬武略、力敌万夫的高级将领。皇帝与他讨论兵法,王忠嗣可以轻松的对答,因此得到了唐玄宗的器重,任命他为代州别驾,镇守北方。

公元730年,唐玄宗派遣王忠嗣去河西任职,与曾经的杀父仇人吐蕃对峙。唐玄宗非常爱惜王忠嗣,害怕他头脑一热去和吐蕃人拼命,因此严令禁止王忠嗣主动出战,就这样,王忠嗣就安稳的在河西之地老老实实的待了好几年。

然而金子总会发光的,公元733年,王忠嗣趁上司回京调职的机会,主动出塞,正好赶上吐蕃举行军事演习。王忠嗣抓住机会,率军杀入敌军,斩首数千人,就连吐蕃赞普也险些被俘虏。这一战,打响了王忠嗣战神之路的首炮。在河西,王忠嗣屡屡击败吐蕃,职位更是扶摇直上,打的吐蕃再也不敢侵犯大唐边境。

随后,王忠嗣又被唐玄宗调到朔方,让他对付另一股难缠的势力——后突厥。公元742年,王忠嗣担任灵州都督,亲点兵马,率军北伐后突厥。战争在王忠嗣的指挥下,大唐军队战必胜,攻必取,打的突厥准备投降。后来,王忠嗣看着突厥人迟迟拖延投降计划,于是巧施反间计,离间了突厥和其下属回纥等部落的关系,又趁其内乱之际,率军大败突厥。公元744年,王忠嗣的反间计取得了预期效果。突厥拔悉密等部落联合攻打突厥可汗乌苏米施可汗,后突厥从此灭亡,由回纥取代。

王忠嗣因为功勋卓著,被唐玄宗封为朔方节度使、陇右节度使、佩戴四将印,领兵驻守重地,享受到从未有人享受过的殊荣。正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王忠嗣过于强大的权势,引起了唐玄宗的猜忌。不仅如此,王忠嗣作为将领,却不主张开拓边境,而是奉行“持重安边”之策,更是被唐玄宗认为是懦弱。终于,王忠嗣在小人的谗言之下,被唐玄宗贬官汉阳,远离京都,这标志着王忠嗣军事生涯的结束。公元749年,年仅四十三岁的王忠嗣在郁郁不得志的苦闷中离开了人世,这一年距离安史之乱还有六年。可以想象如果王忠嗣尚在,安禄山和史思明绝不敢发起叛乱,唐玄宗这是在自毁长城,自觉坟墓啊!

相关热词搜索:啼哭 转世 大惊 战神 看后

上一篇:你不知道的冷知识:中国神话中一些细思恐极的阴谋论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本月排行